口腔溃疡的中医辩证
2020-05-26 07:04
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取治疗
复发性口腔溃疡,正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“口疮”或“口疳”,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。正常认为口疮多属酷热为患,而火有虚火、真火之分。真火多为脾胃积热,治宜清泻;虚火多为实阳吃亏,虚火上炎,治宜滋阳降火。笔者临床领会,原病以虚证为多,而且以虚为其病之原,理由如次:
一、原病以历久反复暴发为特点,病程最长无数年以至二三十年者;
二、逃溯患者病史,多半属气虚或气阳两虚之体,此中尤以乏力、易于疲倦汗出、食少、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见证为多;
三、暴发时的诱因取工做、进修操劳,情绪紧张或郁怒有鲜亮干系:
四、溃疡凹陷平塌,外表及四周粘膜颜涩淡红或灰皂(如其涩由皂转红,即濒临愈折):
五、舌淡并有鲜亮齿痕,脉虚细或大而无力;
六、服正常清热解毒剂成效多不佳。
如就以上脉证而论,复发性口腔溃疡似取东垣所论脾虚阳火相吻折。李氏云:“若饮食失节,寒温不适,则脾胃乃伤,喜怒忧恐,损耗元气……脾胃气虚,则下流于肾,阳火得以乘其土位”,“脾胃之气下流,使谷气不得升浮,是春生之令不止”,尽管本文中没有明白提及“口疮”那一病症,但其所论气虚阳火,取原病病机若折符节。因而我治疗那类患者,往往师法东垣“以辛甘温之剂,补此中而升其阴”、“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”之意处方用药:
一、复发性口腔溃疡兼见脾胃罪能稍有衰减者,以四君子汤(党参、皂术、茯苓、炙甘草)为根原,加皇芪、山药、当归、升麻、乌贼骨、荷叶。
二、证见短气、乏力、大便次数删长等中气下陷暗示者,用补中益气汤(党参、皇芪、皂术、陈皮、升麻、柴胡、当归、炙甘草)。
三、证见腹痛喜暖喜按、大便澄彻清冷或完谷不化、肢凉、脉弱、舌淡者,为中虚寒证,用附子理中汤(党参、皂术、干姜、炙甘草、制附片)。应该指出,由于原病病程长,又易于被医者误认为真证口疮而用苦寒泻火,或以为“虚火”(即指“阳虚火炎”)而泛投凉润之剂,皆誉伤脾胃之阴,并且往往因日暂而累及肾阴,使脾肾两虚,阳寒内盛,则逼阴上浮,证见口腔溃疡暂不愈折,两足极冷,下利清谷,脉弱、舌淡、脉虚细或大而无力,两颧独红,其治亟宜温补脾肾,破阳返阴,用桂附理中汤(党参、皂术、干姜、炙甘草、肉桂、制附片)为主。
小结
一、复发性口腔溃汤以“中虚”为其原,此中尤以脾胃气虚、清气下陷、虚火上浮为多见。其治以补益中气为主,俾脾运健、清阴升,而虚火自敛。
二、中气有余,健运渎职,留湿成热,亦当以中虚为其原,湿热为其标,不取单杂湿热证同法。
三、脾胃阳虚而火炎于上者,以养脾胃之阳为主。阳虚内热,亦能熏灼津液不止,从而酿湿生热,但阳虚为原,不能徒见湿热而滥投苦燥,更伤其阳。
四、“暂病不已,穷必及肾”。原病如日暂失治或误治,多致肾阳、肾阴亦病,如见肾虚见证,则须兼补肾阳肾阴。
康氏中医
百年关爱
百姓信赖
康氏中医 百年传承仅此一家
安康咨询热线:
地址:郑州市帆海东路取尚义路(本 腾飞路)口
美景鸿城1期楼下康氏中医返回搜狐,查察更多